一陣巨大的撞擊聲結束了她的飛行。
貼著地。
不曉得現在是什麼姿勢。
但已經沒有差別,痛苦也就只剩最後一點點時間。
只是最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
不是死。
而是死的時候,身邊,沒有人。
小恩沒有哭了。
她不想帶著眼淚到下一世。
躺了很久。
沒有人再丟她。大概是想等她確確實實死掉後再處理吧。
她現在的樣子一定很醜。痛一陣不痛一陣的,大概是某種預兆。
好寂寞。
好寂寞喔。
盡力了喔。
不可以罵我喔......雖然最後還是偷偷求饒了,但已經很勇敢了。
對不對?
小恩有點累了。<殺手鐵塊‧流離尋岸的花>
作者介紹:
九把刀,本名柯景騰,臺灣彰化縣人,知名網路作家。1999年開始寫作,至今完成作品50本。風格多變、寫作題材包括武俠、科幻、愛情、親情或友情的、搞笑的、恐怖的,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金石堂《出版情報》記者蘇惠昭用一個公式演繹九把刀:「社會學+漫畫+武俠小說+周星馳+杜琪峰+X+Y=九把刀」,X是一堆無以歸類的雜書與電影,Y屬於一個開放的空格,最接近正確的答案是與生俱有的才華、個人稟賦、內在呼喚這一類無從解釋的理由。」
飄羽曰:
記得第一次看他的小說,是在高中某一天,我哥死霸著電腦不放,而我則在旁死等著,那時他正在看網路版的<紅線>,記得那時我一邊咕噥這傢伙怎麼老愛空段空那麼大格,一邊驚嚇於女主角子晴竟和徵姐姐同名同姓。
一晚,我抱著「瞧瞧你到底是寫的多好」的心態,點到「網路文學製造機」,也不管小說的時序,逕自點<功夫>進去看。
一看,就停不下來。
看到後面,我已虎目含淚,要不是我弟好死不死在旁邊走來走去,我早已流下淚來。
現在,即使以他如此多產,包括短篇在內,我至少看過八成。
我看書的哭點一向很高,四次中有三次眼睛酸酸的(另一次是<危險心靈>),都是因為九把刀。
第一次就<功夫>。
第二次就我引的<殺手鐵塊‧流離尋岸的花>。
第三次,也就在昨晚,<後青春期的詩>,凌晨,讓我少見的停下翻頁,閉上眼睛,睜開,暖暖的。
他曾發下豪願,要成為亞洲的故事之王,我想他已經做到了。他確實符合黃易的盛讚:「探索、叛逆、玩轉、創造,天才橫溢的說書高手,體現了創作無限的可能性。」
他之後能不能成為金庸等級的作家?之後能不能成為近兩百年的經典?我不敢說,但我相信,他有這個潛力。
我會喜歡一個人的作品,除了那個人要寫得好外,他的個性與人品,也一定要在我能接受的範圍內,至少,不能讓我打從心底的對其人格反感,就算他的文筆是余光中的級數。
他的作品、部落格和人,都很真,我喜歡真,所以我加倍的喜歡他的作品,即使我發現周遭不少人對這類文學抱以鄙夷或全然視之為浪費時間的糟粕。
或許,我就是個追求「真」比追求「藝」的欲望強大許多的人吧?
不過,儘管事關個人觀點,我還是想多嘴替他解釋一番。
許多人會對九把刀的作品的評價不高,理由不外乎兩點。
文筆不好。
深度不高。
前者,升大學的暑假,我曾在紫鳶那裡小小論述一番,主張至今仍然未變。
http://www.wretch.cc/blog/chinesequiet/17246100
我實在不認為凡是文學必要有極優美的文筆,而不論所謂優美能否確實的傳達其意念,甚至因太過漂亮反而抵消題材本來內涵的感動,尤其小說,若只顧精美而拋棄流暢,便不真;不真,讀者又怎能投入,進而被箇中情節操弄笑聲或淚水?
今舉一個人認為過頭的敗例:
一群人在山上看台北的夜景,底下的萬千燈光如無數星斗。
馬蒂問籐條:「你是哪一顆?」
籐條答:「我不是哪一顆,哪一顆也不是我。我是很多顆的總合,這裡、那裡,很多很多顆」
眼尖的人應該知道,我引的是<傷心咖啡店之歌>。
馬蒂也就算了,雖然讀過很多書的人不代表講話就會如此文藝,但籐條前頭才自己說沒讀很多書,怎麼講話突然也變得文藝腔起來?其他人物的話語亦如是,就算可以勉強解釋,但需要勉強解釋的情節,還自然嗎?
結論是,文筆要配合作者想傳達的意念與情感,文筆是為了替兩者增色,而非喧賓奪主。
<傷心咖啡店之歌>是本半吸引半反吸引我的小說。至少,作者雖然有過於炫技、結構不穩、某些人物形象扁平薄弱,脫離現實等缺點,在自由的辨證、頹廢、放逐等思想的描繪上,還是有可感可得的部分,而且描情狀物的文筆真的沒話說。但有些人即使文筆「貌似」高超,但底下感情支持不來,不過空中樓閣,還敢鄙夷那些文筆「貌似」不佳,但感動真實滿滿的網路文學,莫非是藉由批評那些已有成就的人,企圖以此墊高自己的水準?
後者,我就直接反問:「什麼叫深度高?」
純文學就是深度高?
人家也拿過三次磺溪文學獎小說獎,都是短篇小說(綠色的馬、兇手、浮游,我都要花兩次以上的時間才大概懂他的寓意),都是道道地地的純文學啊!
有隱藏意念就是深度高?
<功夫>裡對正義的思辨,難道很低級?
有……然後咧?
換個方法問:寫愛情、親情、友情、恐懼、人性,就不夠深?用驚悚、武俠、推理等通俗形式包裝,就是低級?
這樣的邏輯,難道不會怪怪的嗎?
我想,大概是我自己怪怪的吧……
貼著地。
不曉得現在是什麼姿勢。
但已經沒有差別,痛苦也就只剩最後一點點時間。
只是最擔心的事終於發生了。
不是死。
而是死的時候,身邊,沒有人。
小恩沒有哭了。
她不想帶著眼淚到下一世。
躺了很久。
沒有人再丟她。大概是想等她確確實實死掉後再處理吧。
她現在的樣子一定很醜。痛一陣不痛一陣的,大概是某種預兆。
好寂寞。
好寂寞喔。
盡力了喔。
不可以罵我喔......雖然最後還是偷偷求饒了,但已經很勇敢了。
對不對?
小恩有點累了。<殺手鐵塊‧流離尋岸的花>
作者介紹:
九把刀,本名柯景騰,臺灣彰化縣人,知名網路作家。1999年開始寫作,至今完成作品50本。風格多變、寫作題材包括武俠、科幻、愛情、親情或友情的、搞笑的、恐怖的,各式各樣應有盡有。金石堂《出版情報》記者蘇惠昭用一個公式演繹九把刀:「社會學+漫畫+武俠小說+周星馳+杜琪峰+X+Y=九把刀」,X是一堆無以歸類的雜書與電影,Y屬於一個開放的空格,最接近正確的答案是與生俱有的才華、個人稟賦、內在呼喚這一類無從解釋的理由。」
飄羽曰:
記得第一次看他的小說,是在高中某一天,我哥死霸著電腦不放,而我則在旁死等著,那時他正在看網路版的<紅線>,記得那時我一邊咕噥這傢伙怎麼老愛空段空那麼大格,一邊驚嚇於女主角子晴竟和徵姐姐同名同姓。
一晚,我抱著「瞧瞧你到底是寫的多好」的心態,點到「網路文學製造機」,也不管小說的時序,逕自點<功夫>進去看。
一看,就停不下來。
看到後面,我已虎目含淚,要不是我弟好死不死在旁邊走來走去,我早已流下淚來。
現在,即使以他如此多產,包括短篇在內,我至少看過八成。
我看書的哭點一向很高,四次中有三次眼睛酸酸的(另一次是<危險心靈>),都是因為九把刀。
第一次就<功夫>。
第二次就我引的<殺手鐵塊‧流離尋岸的花>。
第三次,也就在昨晚,<後青春期的詩>,凌晨,讓我少見的停下翻頁,閉上眼睛,睜開,暖暖的。
他曾發下豪願,要成為亞洲的故事之王,我想他已經做到了。他確實符合黃易的盛讚:「探索、叛逆、玩轉、創造,天才橫溢的說書高手,體現了創作無限的可能性。」
他之後能不能成為金庸等級的作家?之後能不能成為近兩百年的經典?我不敢說,但我相信,他有這個潛力。
我會喜歡一個人的作品,除了那個人要寫得好外,他的個性與人品,也一定要在我能接受的範圍內,至少,不能讓我打從心底的對其人格反感,就算他的文筆是余光中的級數。
他的作品、部落格和人,都很真,我喜歡真,所以我加倍的喜歡他的作品,即使我發現周遭不少人對這類文學抱以鄙夷或全然視之為浪費時間的糟粕。
或許,我就是個追求「真」比追求「藝」的欲望強大許多的人吧?
不過,儘管事關個人觀點,我還是想多嘴替他解釋一番。
許多人會對九把刀的作品的評價不高,理由不外乎兩點。
文筆不好。
深度不高。
前者,升大學的暑假,我曾在紫鳶那裡小小論述一番,主張至今仍然未變。
http://www.wretch.cc/blog/chinesequiet/17246100
我實在不認為凡是文學必要有極優美的文筆,而不論所謂優美能否確實的傳達其意念,甚至因太過漂亮反而抵消題材本來內涵的感動,尤其小說,若只顧精美而拋棄流暢,便不真;不真,讀者又怎能投入,進而被箇中情節操弄笑聲或淚水?
今舉一個人認為過頭的敗例:
一群人在山上看台北的夜景,底下的萬千燈光如無數星斗。
馬蒂問籐條:「你是哪一顆?」
籐條答:「我不是哪一顆,哪一顆也不是我。我是很多顆的總合,這裡、那裡,很多很多顆」
眼尖的人應該知道,我引的是<傷心咖啡店之歌>。
馬蒂也就算了,雖然讀過很多書的人不代表講話就會如此文藝,但籐條前頭才自己說沒讀很多書,怎麼講話突然也變得文藝腔起來?其他人物的話語亦如是,就算可以勉強解釋,但需要勉強解釋的情節,還自然嗎?
結論是,文筆要配合作者想傳達的意念與情感,文筆是為了替兩者增色,而非喧賓奪主。
<傷心咖啡店之歌>是本半吸引半反吸引我的小說。至少,作者雖然有過於炫技、結構不穩、某些人物形象扁平薄弱,脫離現實等缺點,在自由的辨證、頹廢、放逐等思想的描繪上,還是有可感可得的部分,而且描情狀物的文筆真的沒話說。但有些人即使文筆「貌似」高超,但底下感情支持不來,不過空中樓閣,還敢鄙夷那些文筆「貌似」不佳,但感動真實滿滿的網路文學,莫非是藉由批評那些已有成就的人,企圖以此墊高自己的水準?
後者,我就直接反問:「什麼叫深度高?」
純文學就是深度高?
人家也拿過三次磺溪文學獎小說獎,都是短篇小說(綠色的馬、兇手、浮游,我都要花兩次以上的時間才大概懂他的寓意),都是道道地地的純文學啊!
有隱藏意念就是深度高?
<功夫>裡對正義的思辨,難道很低級?
有……然後咧?
換個方法問:寫愛情、親情、友情、恐懼、人性,就不夠深?用驚悚、武俠、推理等通俗形式包裝,就是低級?
這樣的邏輯,難道不會怪怪的嗎?
我想,大概是我自己怪怪的吧……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