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余光中是我新詩的啟蒙導師,九把刀是我小說的啟蒙導師,陳珊妮是我音樂的啟蒙導師……那麼,我心靈感觸能力的啟蒙導師,一定非芳汶老師莫屬。

  從前我是個根本不太掉淚的人,尤其是因觀看文學、電影、歌唱而感動落淚,幾乎絕無僅有。可是,自從老師放給我們《當櫻花盛開時》這部電影,我哭得西哩嘩啦後,我的淚腺真的是被啟蒙了,從蒙昧的黑暗中,覷見人類真摯情感的一絲真貌。

  講解〈十五從軍征〉時,老師依照往例,跟大家講述了她和一位老兵的相處過程。那老兵在老師眼中,從全身髒兮兮,城鎮陰暗角落處處可見的拾荒老人,到實則可親可愛又令人感到悲憫的盧老先生,一九四九的悲劇,老兵別鄉失家的傷感,在老師自然的娓娓道來下,直接的將那畫面、聲口清晰的傳達給我們,嗯,至少是有感觸的我們。

  講到最後,那老人一個人死在住處,過了好幾天才被發現,眼珠裡爬出了蛆……老師講到這裡,如從前一樣,不禁稍微哽咽起來,我也暗暗流了幾滴淚(我似乎脫離被藤條鞭打的階段後就不曾涕泗橫流過),回頭看庭瑄,她早已哭花了臉,因為她在她的家鄉馬祖,也常見到這樣的老人。那不是個人的悲劇,是大時代操弄之下只能隨之推嗓的微弱小民。

  (我刻意略述過程細節,因為我已打算以此為藍本,真正去作一番考察後,消化廉價的悲傷,才好好的寫一篇小說以作為認真的致意。以現在我的能力,只會徒增矯情的文字,破壞純然的感動。)

  當然,會因為聽到這般款款敘事就感動流淚,那也沒什麼,不代表這樣的人道德就比較高尚,起碼就實踐而言,掬再多把傾再多桶同情淚,遠比不上捐款經濟實惠。每個人容易被感動的點也各有不同,或公或私,或愛情、友情,或親情、忠國愛民之情……不勝枚舉。以為這段故事是閒話而畫起插圖的人,不必因為側耳聽到哭聲就停下筆來。對此悲傷氛圍難以理解更無法融入的人,也無須遮住深皺的眉頭。

  只是啊,想到有一些人在這學期退選了這堂課,原因只是因為這堂課老師花太多時間在「感情自溺」,知識性的講解被壓縮,太浪費了,我沒什麼資格說人家什麼,只是覺得,放棄聆聽更多人生真情實事,放棄讓自己的心更多方面敞開的機會,何嘗不是一種浪費?

  對於古典詩歌,我極其同意葉嘉瑩的說法,她認為,詩歌要和自己的生命感悟結合,才能有感發的力量。解析一首詩,如果對情感沒有深刻體悟,如果心靈根本是槁木死灰,如果只對看似有背誦價值的名詞青眼有加,再下多少工夫也只是資料堆疊。何況,這種基本功該是自己查資料就能獲得,要老師引導何用?

  雖然,我還沒能將深化的心靈轉嫁在自己的創作上,至少欣賞文學作品時,不會再只是驚奇於峰迴路轉的情節,炫目於華麗紛陳的辭藻,而是真的將它們細嚼慢嚥,全盤吸收,如此,精神也才會有真正的飽足感,而不只是虛胖吧?



● 家聚記聞,加量不加價

  恭錄成員如下:

  大二有:深深、氓哥、我(即主人),和突然亂入的樊牧杰。

  大一有:羽軒承樸室融綠茶楷豆

  我們在我從未去過的一家小餐廳「葛莉絲的安安」吃家聚。話說這場家聚還算是我辦的呢,儘管我真正要請的阿布學姐有事沒辦法到,可是又增加了我的主人以及他轄下的子弟兵,使小小的兩桌變得非常熱鬧,我們吃了聊了快三小時,也沒太多的冷場(反正有某人會不斷湊過頭來問八卦),充其量聊著聊著就開了另一個小視窗而已。我想,如果只有原先的四人,我就未必能放開心胸說話了。

  那天才知道,原來課程股的同事羽軒就是深深的直屬學妹,也就是同一家人,唉唉,我對大一還是了解太少啊!她的氣質淡雅柔和,又帶有幾分迷離,豈不是標準的詩人面貌。她詩文的水準的確也不愧她的直屬學姐(唉唉哪像我啊……),光說不練,就來引一首我想也挺適合作為她的自畫像的詩作吧(謎:你是認識人家多久?):

〈聽不懂的歌〉

聽不懂的歌
背後其實暗藏一個
很深的井
居住一群細小的地衣
像是大衣袖口裡
摺起來的秘密

不被看見的
跟隨與探視
是我變成一個房間
關掉所有的燈
讓你看見
夜晚裡發亮的窗子

草原上的聲響
是我
靜靜旋轉發條
試圖明白自己
可以開到多遠的地方

 
  聊到詩的創作,我問她:「你有看過子齊的詩嗎?」

  「沒有很清楚的看過耶……」她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那我的部落格我的部落格呢?」

  「……我沒看過你的部落格……」

  唉!我還是回家耕田算了。

  據聞學弟妹組了一個讀書會,名喚「輕痰社」,謙和中又帶有一絲內含衝勁的反骨,正是我以為他們這一屆的大體氣質。想起當初僅僅四人,卻總是自在的邊大啖午餐邊談詩論文的舞雩,而今安在哉?現在我們班也有讀書會沒錯,可是連個名字都沒有,傳統尚且以為取了名字才代表生命存在的確立呢!希望我們創作力平均小輸他們,不要連標題的創意都敗北了。

  還是同樣的話:我好羨慕現在大一的整體氣氛--歡樂活潑、文學氣質兼具,楷豆與綠茶更是得到吾主的氣息真傳,親和魅力特優,以我還算不差的傳聞接收能力,也還沒聽說他們有什麼重大的分裂。我總暗自為他們祈禱,希望這樣的美好能夠維持在同樣的水平,即使不幸終究要遇到「轉大人」的階段,也只是一段開始有點愁可強說的過度期,但願他們都能夠突破繭殼,回歸重生。

  「記得要看我的部落格喔!」這是我對他們的道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分秋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