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老是心裡鄙夷我沒文化的人,醒醒吧!

  身為要以發揚中華文化為職志的我,怎能不親臨學校這場精采的崑曲盛會?

  由於高中課本似乎沒有提到《長生殿》,在此先補充它的檔案:《長生殿》是清初洪昇所編寫,當時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齊名,此劇延續<長恨歌>、白樸的經典雜劇《梧桐雨》路線,改編成適合崑曲演出的作品。此劇描寫唐明皇寵幸楊貴妃,不顧朝政,直至「漁陽鼙鼓動地來」,六軍鼓譟,唐明皇不得已,一束白綾賜死貴妃,天人永隔,徒留定情釵鈿,只能在夢中相見。
  
  因為忘記帶眼鏡來學校,而且我們又搶不進買票者優先的一樓,只能到稍遠的二樓觀賞台,我根本看不清楚字幕,所以十之八九我是處在鴨子聽雷的狀態,前四幕我尚且可以透過動作與預先讀過的劇情了解在說些什麼,最後一幕只有唐明皇獨白和兩人對戲的部份,我只有昏死的份。儘管如此,大致上的情緒分為我都還抓得到,畢竟我本人也是歌手,雖然崑曲和流行歌完全是不一樣的世界,畢竟同樣身為奉獻靈魂在歌唱的人嘛!

  歌唱部分,除了一開始個人感覺唐明皇和楊貴妃似乎氣稍嫌不足,男的一開始唱得不夠雄壯,女的一度我認為配角梅妃唱得還比她好,當然到後面就都表現得十分亮眼了。什麼?你說我有資格嫌人家唱得不好嗎?哼哼!到時你就知道!

  個人覺得倒數兩幕的感情傳達得很好,儘管我對唐明皇「沒了你,九重江山於我何用」感到十分懷疑,畢竟詩選報告剛負責唐代衰弱的部份,對他的同情就很難深厚起來。最後一幕透過甩袖、步伐,將難捨難分的癡情十分動人的表現出來,雖然我根本不知道他們在唱什麼,但仍能讓我感到他們情感的波折,可見功力不俗。至於算是插曲的「梅妃查勤記」,生動有趣,是很不錯的改編,後來唐明皇好生哄完了她,摟著她連聲「來來來來」進了幕後,這,這豈不是將後宮連城的某人活生生演了出來了嗎?

  以政大校慶名義在藝中展演的崑曲,共有《西廂記》、《爛柯山》(朱買臣的故事)、《長生殿》三部,至於由白先勇親自製作的<牡丹亭>,似乎只能花錢在國家戲劇院看了。白先勇果然如徵媽所說,雖然看不清楚人長怎樣(反正也看過好幾次照片),聲音也是溫文儒雅,帶點外省口音。哪天真得要好好讀過一次《台北人》,要不然每次都只能拿子齊居然不認識的尹雪豔笑他,實在不夠力。

  話說,有同學看過號稱青春版的《西廂記》,有了以下的感想:  

我以為一切都會像一開始美麗
                                                                               
張生與崔鶯鶯的美麗邂逅
                                                                               
兩人便縱心裡有著無以排遣的情愫
                                                                               
卻又保持著一定的距離
                                                                               
不敢隨意逾矩
                                                                               
心中仍舊依循著禮樂教化與道德價值
                                                                               
在紅娘那活潑俏皮的牽引湊合下
                                                                               
兩人然偷偷地悄悄地把對方放在心上
                                                                               
是這麼樣的美好!有如早春的芬芳一般
                                                                               
比羅曼史更羅曼蒂克的曖昧

但隨後一切都變質了
                                                                               
在紅娘更進一步的穿針引線之下
                                                                               
張生竟然...竟然.....
                     
















上~了~鶯~鶯~













                                                                                                                                                                                                                                                                                                                                                                                                                                                                                                                                                                                                                                            



搞完後...
                                                                               
張生:懷香滿抱... 舒暢... 全身...通泰
                                                                               
這哪門子的話阿@@
                                                                               
諸如此類的明白話再後面更多
                                                                               
我不曉得
                                                                               
就算是想要改編成青春版本的西廂記
                                                                               
為什麼不能在語彙對白上 不要這麼直接
                                                                               
古典美感頓失...

  可見,這個改編的版本儘管有些人會覺得很好玩,卻也過於赤裸裸,而我的印象中,<西廂記>原版也不是「先上車後補票」,要不然依照那個時代,鶯鶯大概會被浸豬籠。這就是庶民、現代化過了頭,反倒失去傳統價值的最好例子。反觀<長生殿>,裡頭當然也有比較「有色」的場景,尤其是梅妃那幕,前一晚才和楊貴妃,凌晨又叫梅妃「來來來來」,何其神勇!但我覺得這和整個劇情十分吻合,如果將唐明皇演成個道貌岸然的君王,那才不夠味呢!

  有人可能看到這會竊笑:「唷!你沒當場呼呼大睡就算了,居然還會評論起文化來啦?」我相信,很多人知道我閱讀的書籍品味,再看了我寫的網誌、新詩、小說後,會覺得我是個只沉溺在大眾文化,對精緻文化不屑,甚至攻擊的毛頭小子,實際上,不過就是「自己無能成為菁英,就極力將純文學推至崖邊的酸葡萄心理」,在此要澄清,這句話只對了一半:我的確無能,也未必有心要成為菁英,但我可沒鄙夷純文學,乃至一切較少眾的精緻文化的想法。

  還是以我比較有接觸的文學來說--雖然說唱歌也是我的最愛,畢竟流行音樂不分當紅、冷門,和歌劇、管絃樂還是屬於不同的領域,我對後者毫無想法,故不論。我討厭的,只是將大眾、庶民文化視為不入流的,將其為大眾廣泛消費、喜愛視為如李維思(Q.D Leavis)學派(註)所說的「腐壞」,抑或者總嚷嚷自己是文學的正統,要救亡圖存之類的咆哮,這些主張或主動或被動,在我看來,都是對為數廣大的、一定有相較之下的文化精緻度弱勢的大眾們的歧視,又或對等來講,是他們這群少數民族不自覺的自我增值。
 
  我不認同這樣的觀點,並不代表我厭棄較精緻的文化呈現,要不然,我不會近來把部落格文章多分出「散文」一類(儘管竟然還比新詩少),我不會在大量亂看推理小說之餘,中間插幾本《少年維特的煩惱》(雖然譯得不好,還是很震撼人心啊)、《燕人行》(被詩社成員認為老派的鄭愁予,唉,他躺著也中槍)、《亭午之鷹》(據說是楊牧散文中的佳作?)、黃凡的小說(後設小說除了張大春就數他了)等等等……我這不是在誇耀我書看得很多,因為這是事實無庸多提(?),重點是,儘管是我不熟悉的領域,我仍盡力的去體會它的美,並冀望讓自己有進一步境界上的提升。

  《浮士德》有句話說得好:「人們總輕視他們不了解的事物。」我可不想成為那樣的人。

  再回到主題。精緻文化的庶民化,以及庶民文化的精緻化,我都很贊同,但我覺得有一點一定要把持住的,便是精緻文化本身的「不透明性」,以及庶民文化本身的「親民性」,《紅樓夢》我覺得就是俗與雅之間融會得比例最合度的經典。

  話說,崑曲當初也不過是庶民在看的戲劇而已,為何到了一百多年的現代,就變成文人雅士之談呢?這點倒是很值得討論討論……

註:李維思,著名的文學批評家、文化論者。強調大眾文化的消費是文化衰退的例證,認為大眾被市場剝奪了選擇權,他們的喜愛並非真正出自真心,而是被市場牽著鼻子走,而其中若有所謂文化價值,也是廉價、虛幻的。然而,當今的大眾文化,在資本主義盛行的今天,幾乎不可能排除商業化的影響。(網路上找不到詳細介紹,只好自己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分秋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