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命去死》劣評不少。懷著戒慎恐懼的心情看完,還滿懷疑怎麼會有那麼多批評的聲浪。這本書在架構上或許不太合乎一般的長篇小說,但我對這點沒什麼意見。相較於形式,我更側重於內涵。

  這部小說絕不是最感動我的(《功夫》畢竟太震撼人心),然而論深度,應該在他的小說中可以排上前三名。

  他願意挑戰自己,處理自己並不擅長的生死課題,可見他並非別人眼中的自我墮落或商業化(我沒很喜歡的愛情小說《愛情兩好三壞》居然銷售量還遠勝於全套都市恐怖病!),他不斷的寫,不斷的快樂,同時也不斷的尋求進步。

  我很希望能用「生死」這聽來很深沉的問題,吸引那些不認為他的小說上道的人群。



  《守護者注視下》(The Eye of the Beholder)是偵探小說中的異數。情節不算曲折,沒有詭計和密室,但我還是會想一直翻下一頁。

  最後為它深深感動。



  《詛咒的木乃伊》中,島田莊司將福爾摩斯和夏目漱石湊在一起,十分新奇,亦可見兩人的作風大不同。當然,本格派大師出手,絕妙的詭計自然少不了。

  看到最後,我恍然驚呼:「噢!原來夏目漱石的『某本書』是這樣來的啊!」



  《行者無疆》看到一半。儘管是作者的歐洲遊記,也提及一堆很多在高三世界文化史出現的名字,與常常錯置國家的地名與名勝,不過我不會覺得難以閱讀,因為作者的介紹十分詳盡。

  雖然這是第一本我看的余秋雨的書,而且還沒看完,不過我大概知道為什麼同學中有人會不喜歡他了。他在這本書中與其說是作者,不如說是很有文采的導遊。他的確將歐洲文物、文化與古人的一切交代、轉譯得清清楚楚,但作者個人的思想顯然薄弱許多,幾乎等於「述而不作」。除了見到當地類似文革的遺跡、故事時情緒會突然激動起來外(他也是文革受害者之一),他的筆調平和到看不太出作者的人格特色。

  另外,他有些地方敘述過多,形容又以陳語或根本是成語帶過,有些地方又嫌排比過於刻意,不過畢竟這是日記,其實要苛求好像也不需要,正如我亂寫的網誌更是可怕一樣。

  想起徵媽在教<都江堰>,邊教邊婊他的情景,不禁莞爾。



  明天就是大論發了。

  我們論文做得不完善的地方實在太多,如今只能盡力而為,當作是吸取經驗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分秋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