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之大者

  上上週四(吧),和子齊與牧杰一起去山居學習中心的導師之夜。不用說,看小標題就知道是芳汶老師主講。

  老師雖然謙稱自己不太會演講,但聽她侃侃而談與學生相處的點滴,不用拿腔作勢,一幅幅畫面就在低沉平穩的溫暖嗓音中展開。可惜許多「事件」都不能把細節寫出來,總之,我沒想到在大學還能見到有老師願意當學生的後盾,以所有能動用的資源與僵化的學校體制怪獸對抗。結局是好的,可是我不禁想,有多少學生面臨這樣的情況,卻只能見到系上老師的冷眼旁觀,多麼希望芳汶老師不只是個幸運的存在。可是我們都知道,制度從來都是人們製造出來束縛自己,想要攻陷又不得不膜拜的不朽城堡。

  最後老師拋給我們的問題是:什麼樣的老師才是好老師?

  我很幸運,總是能遇到待我很好的老師。他們個性不一,有的本就受大家歡迎,有的卻褒貶兩極,尤其是在高中,每當老師與學生間有了什麼問題時,總是能激發我思考這樣的問題,當然我思考所得出的結果無疑常是非常主觀的,就是感性大於理性。我總是不顧如此對自己立場將造成多大的損傷,因為我在高中時就清楚,我的思考不是為了說服別人,不需要異化成論辯手段的理性的妝點。

  上了大學後,漸漸的大家對老師的要求會擺在教得能不能深入而清晰,真正會敬佩的是「優秀」而不只是「好心」,偶爾我也是這樣,然而內心還很稚嫩的我,仍不禁期待除了知識的視野外,我還能透過老師的引導多開幾扇門,這些門是難以靠自己摸出來的。我必須說,如果我以後能朝文學批評的路上發展,開啟我這道門的便是芳汶老師。西方詮釋學從施萊馬赫到伽達默爾,儘管比例不一,都十分重視主觀移情的投入,我不認為一顆不易感的心靈能捕捉到文學作品的躍動,讀書、窮理或許可以接近,但臨門一腳還是要由足夠寬闊的心靈發動。即使不說閱讀與評論,如我在當時回答這個問題時所說的,我相信當我們因更能體察人世間的悲苦而落淚時,那一滴滴的淚水不會只是廉價的哀傷,即使淚水不能化作及時雨,但我深信那會是一點一滴積累的力量,當我們因而有越來越多事物是無法視若無睹時,終究有一天我們會有所改變,因而改變這個世界的轉動,哪怕只有一絲一毫的停止或加速。

  我是最後一位舉手答問的學生。難得我對自己的發言如此滿意,因為我要說的和我所說的基本上很一致。我說,我覺得好老師有兩個條件,一方面就像漢魏的課本封面所引的:「使看不見的東西被看見。」另一方面,我用老師的話說,就是「同在」。我說,上了大學之後,我們會感到排山倒海的徬徨,我們會遇見許多分離與背叛,我們會對身邊的人事物都不再能傾心相信,一個像芳汶老師一樣的好老師,卻能讓學生感到她是與自己同在的,即使這只是很無來由的相信。當我們看到老師就像一盞昏黃的燈亮在不遠不近處的時候,你就會相信它會一直亮著;當你感到手足無措時,你知道它會一直在那裡等待你過來……說到這裡,我很動情的幾乎要說不下去,幸虧還是完整的說完了。

  那天晚上到柏言房間聊天,把我那時所講的再講一次,還是忍不住哽咽。

  不是悲傷。能夠毫無保留的相信什麼,是極度悲觀時降下的幸福。至樂無比。

  私心覺得這是很好的句點。

  或是另一段落的開始。

  最後謹以芳汶老師最近的回信的一段話作結:

  而勝輝的呢?看你說「楓香走廊的燈儘管會一盞一盞亮起,可是會不會湊近一看才發現,那溫暖的光只是橘黃的油漆所偽裝的呢?」我不禁一笑,然後自問:若是看見溫暖過的光芒原是來自偽裝,會怎麼想呢?這次我的答案來得很快哦:畢竟被溫暖過的事實不會消失啊!橘黃油漆只是表象,它所呈顯的顏色卻究竟溫暖過我一時啊!這不是自欺欺人哦。

  《聖經.傳道書》上有云:「尋找有時,失落有時;……撕裂有時,縫補有時……」也許,這經文對此時的勝輝和我正都是一種提醒?

  你還記不記得我曾說過的:「人生是一段又一段的陪伴」?我這樣的體會,並不在強調所有情感的必有盡頭,而乃在注目當下所有陪伴的可貴價值。譬如你和我、譬如你和輕痰社的學弟妹、譬如子齊和你……,都是一段一段的真情陪伴。正是透過這樣的陪伴,我走到這裡,而與陪伴同時存在的,其實是等量或更多的獨處。獨處時我從不感到孤獨,也正因為我曾經被陪伴啊。

  表面柔弱,實則柔韌,我還有很多需要學習的地方。



● 記得的同時也是遺忘

  應該是某次跟詒徽的線上聊天。我說很想自己的網誌能留住更多的人事物,他說,當你想要留住什麼時,另一部份的什麼就會被你遺忘。

  子齊有次狀態說:「一天能見到多少中文系的人呢,好幾張面孔都沒有再複習了。」

  我跟他說:「記得的同時也是遺忘。」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沒有人可以與每個人同行,又能都走得深遠的。子齊的寄慨在於之前認識許多人但不能跟他們全部繼續下去,我個性孤僻,反倒是有不少我想更深入認識的人卻難得門徑,顯然我是比較自私了。之後如果我還有寫人物誌,就代表那些人是我很想接近的卻未必可得的。他們總是有一圈光暈圍繞,想接近的同時又怕那是高溫的光焰,所以我總是伸手不久又連忙縮回。

  我最近似乎有點「獵奇」的傾向,是不是會因此就對原本的生活圈較少關注呢?畢竟我是自私的,我需要感受更不一樣的快樂,聽聽對我大相逕庭的理解方式,看看之前不曾深入了解的人。我不敢說不會在出國探險就拿他鄉作家鄉,或許所到之處對我而言,只要過得開心,都想要逗留一陣,難以取捨。其實也不一定要想那麼多,反正通常都是我需要人家,我有什麼非要人家留下不可的地方嗎?

  何況,不管是在哪處家鄉,反正我也都只是逗留而已,聖誕節還不是得自己過嗎?

  人物誌是我留住心目中的他人的手段,是我自以為的竊竊私語,至於是否會構成剽竊與冒名之罪,其實也一直是我擔心的問題,不過,畢竟我不想改變自己人物誌的寫法(因為還沒人這樣寫嘛!),那也就這樣吧!反正也不是第一次被誤解了,不是嗎?



● 更進一步

  某天練球,有關讀書與練球的抉擇,振宏學長跟我說了很多。

  他怕只在政大中文,會誤了我。其實我也一直有這樣的想法。

  我覺得自己不是踩著穩健的步伐念著念著,教授就會到手的那種人。我的個性本就不是很踏實,我的才智並不高,也不能縱容我安於踏實。光是待在政大中文,恐怕真的遠遠不夠。即使能考試成績優越,能上好的研究所又如何呢?我越是閱讀,越是發覺自己的不足,這樣的自己絕不足以是當個學者的絕對保證。

  發覺自己有許多不足,其實有時倒也是好事,比如寫楚辭報告時,因為研究的題目似乎根本沒人碰過,要靠自己空中架樓閣,說實在真有些恐慌,而且這可是要拿去參加大論發的底本吶!不過回頭想想,大一大論發作成那樣自己都敢上台了,再怎麼樣也不會比大一差吧?

  大三上學期快過完了,應該算過得還滿充實的,尤其是對於思想方面,即使我想以後應該不會朝那條路走,應該還是很重要的基礎吧?當然,到了下學期就更需要加緊準備研究所了。

  預計大四看看能不能去台大旁聽,見見世面。或者是去哲學系聽一下課也不錯,思想史的學習總還是要有人的引領,才能有更有效率且更深入的挖掘吧?

  還是準備推甄好了,雖然我真的不是很會講話,或許假裝眼神對著教授,其實根本是在放空,大概就不會緊張了吧?

  喔對了,上禮拜的聖誕夜在輕痰的小說競技中度過,還算滿特別的。雖然即使熊和綠豆後來並列第三,我還是很哀傷的第五(為什麼這樣第四會從缺!哪個人規定的?),也就是倒數第二,不過至少是因此逼自己寫一篇小說,練習了自己想要跟以前不一樣的領域,即使沒有很成功,反正我競爭的對手幾乎都是寫小說寫習慣的高手高高手,讓大家笑笑也沒什麼不好的啦!

  下次辦一個文學評論還是報告之類的比賽啦!我對這方面可就比較有自信了。



  應該是期末考前最後一篇「網誌」(作品不算)了。期中考成績除了聲韻學外一切安好,期末考與報告加起來可就紛雜多了。即使依照我選的課通常會給的分數而言,應該是不會蟬聯書卷,還是希望有個好成績好過年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十分秋悟 的頭像
    十分秋悟

    留得枯荷

    十分秋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