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革城堡的命

  我對《我愛080》這部紀錄片很有印象。我想就藝術成熟度而言,不會是老師拍的紀錄片當中名列前茅的好,尤其是到後半段,當被攝者阿正已不再被掌控,甚至轉而意識到攝影機的存在,而以更激烈的行為「演藝」自我;當演員與被紀錄者模糊化,導演甚至同時是紀錄者也是被紀錄者時,已經很難在一個有組織的結構之內呈現真相,可是老師並沒有因此就選擇大加刪節,而是讓我們在看似失控的許多場面中,捕捉到比紀錄片更真實的真實。

  看完這部紀錄片,第一時間想到的並不是「台灣軍隊原來是這麼慘無人道」,而是想到世界上有一座龐大、堅不可摧的生產系統,會將每一個擁有自己個性的人都塑造成一種相同形式的罐頭,不願或根本不適合在生產線上的,就是瑕疵品。國高中時我們被要求努力念書考到好學校,長大之後被檢視是否有個體面的工作和相配的異姓,人應該要納入整個社會的體系中各安其職……「男人就應該要當兵」這種說法,不過是眾多這卡夫卡的《城堡》般的子集之一而已。想想,這個世界就像古龍常常說的,總是有許多莫可奈何的事情。

  太多力起反抗的人卻得不到好下場(就世俗的觀點而言),侯文詠《危險心靈》中的小傑試圖對抗教育體制,結果只換得混亂的示威抗議中暗藏的政治算計;阿正無法從正常的管道在軍中展現真實的自我,只能半佯半真的瘋癲歌泣……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有想逃離這個機器的念頭,只是大多數的人都將這念頭深埋在心裡,追求著大家所追求著,但大家真的是「大家」嗎?感到苦痛的真的只是少數人嗎?

  在我們以可憐的眼光看待這些看似邊緣的人時,不要用「自己比較正常」的心態來看他們。我們也許只是在可憐自己。



● 一片深邃的藍

  導演是奇士勞斯基,據說是很經典的導演。(但經不經典對現在的我而言,連字典都有待收錄)

  劇情很簡單:一個喪夫之婦拋開記憶,重新生活的旅程。因為劇情簡單,因而細節的細膩度就顯得很重要。我很喜歡多次女主角在游泳池中來回於水中與水面的那幾幕,水面上是嬉戲的兒童們,水裡則是一片深邃的藍;在水裡不斷流動的深藍的心思,到水面上,女主角卻面容冷斂,彷彿沒有任何事發生。最近閱讀發現洪茲盈的〈無愛練習〉的情節和這部電影很相似,連女主角最後發現深愛的丈夫其實有外遇這回事也一樣,只是〈無愛練習〉的主角是要靠不斷自殘的方式試圖掩蓋更深層的痛,〈藍色情挑〉的女主角則是選擇廢置它,讓它慢慢淡化消失……儘管不太可能毫無孑餘。

  看完之後,難以想像這是十幾年前的電影,要認真討論可以寫一篇,可惜精力與時間都有限。這部片的鏡頭都十分省淨,色調通常都是帶點抑鬱的單純。另外,這部影片中的三個重要角色都是音樂家,所以音樂與人物情緒的配合很重要,導演將這點也發揮得很好。片名〈藍色情挑〉(這誰翻的中文?),原名是法文的bleu,英文即是blue。這部電影隸屬於導演三色系列(其他兩色為白和紅。三色即是法國國旗的三色,象徵自由、平等、博愛),藍色象徵的自由在這部電影中,說的是女主角面對與丈夫女兒的死別,走向新感情與新生活的心靈開放之路,因著種種的隱喻與象徵,使得這部電影雖不難懂,但反覆觀賞也能得到更多面的意義。

  順便看了幕後花絮。電影裡有一幕,女主角在咖啡館,她拈起一塊方糖淺淺蘸著咖啡,咖啡蔓延上方糖,約五秒後咖啡完全浸漬透了。導演很認真的說,他覺得五秒浸透是最好的長度,少半秒或多半秒都差別很大,因此叫助手找出一顆形狀與顆粒都剛好能符合的方糖出來。雖然乍聽之下覺得也太誇張,但這份對藝術閃閃發熱的執著,我雖然不禁笑了,卻暗暗為此動容。



● open my eyes

  頗有年代的西班牙電影,美國翻拍成《香草天空》,聽說是大家比較熟悉,也比較平易近人的版本。

  前半部似乎只是通俗的「美女與野獸」的劇碼,但中間開始急轉直下,主角的愛人一夕之間在他眼中變成別人,但所有的人都視之如常,他的記憶開始嚴重錯亂。即使看到後來依照線索,約略能推測出結局是什麼,不過這部電影的敘事手法仍非常高明,我看到後來驚奇依舊是一波一波湧來。據綠豆說這部片可以說是近年非常轟動的電影《全面啟動》的雛型,只差在沒有華麗的動畫特效而已。這麼多年以前就能有這麼精采的奇想(而且依照現代科技的發達程度,在將來也不一定只是奇想?),實在是不容易。

  最後主角那一躍後,在黑暗中傳出的那句「睜開雙眼」,與一開始的「睜開雙眼」前後呼應,但意義已大不相同。主角再睜開眼,世界會變成怎樣呢?又,主角一躍而下前所得知的,就真的是事實的真相嗎?這都給了我們很大的想像空間。
    

  最近大開了不少眼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十分秋悟 的頭像
    十分秋悟

    留得枯荷

    十分秋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