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矮靈祭殺人事件》 陳嘉振
台灣鄉野傳奇與神話並不少見,應該是台灣本格推理可以致力去挖掘的方向。繼《布袋戲殺人事件》後,作者再度選擇本土性極強的題材,無疑非常貼近我們。可惜的是,矮靈祭靈異的氣氛並未渲染得很真實,彷彿只是配備,資料與想像沒有結合得非常密切,十分可惜。
密室、無頭屍體等詭計在這裡反而不是最大的爆點,真正的精采地方是在於結尾的翻轉,第一次看頗感驚奇,然而在思考幾次,其實有個很大的不合理之處。不是不可能,是把人物設想得太愚蠢了,恐怕是為了這個爆點的連結的設定。另一個我非常詬病的是,作者的文筆還有很大的加強空間。文筆好不意味著要有多華美,我更在乎精準與洗鍊,因為這方面的嚴重不足,導致本書的人物設定太平面,動機處理得合理但不夠深入,女偵探的感情線也有些做作,連帶影響了結尾的震撼度。
無論如何,結合台灣本土元素,的確是本土推理在歐美與日系推理兩大山頭的夾峙之下,目前能端出來的一大武器。
6.《屏息的文明》 楊佳嫻
收錄的作品大致上應該是她大二到碩班左右完成的,相較於一年前閱讀的《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儘管也是充滿著濃濃的中文系氣味,然而更加尖新,時常可見衝撞的痕跡,甚至比《你》一書還鍛鍊出更多精闢的詩句,如「彷彿留在桌上忘了喝掉的/一杯雨聲」(〈原諒〉)之類。
這本書的兩則推薦序和最後的評論,已經寫得非常詳盡,我很難再多說什麼好話,那只好說點壞話了。不知道是過了一年比較有長進,還是有與《你》比較的心態,雖然的確如書末評論所言「七寶樓臺」的精采紛陳,然而此時作者好用長句,有時能酣暢淋漓,有時就不免因冗長拖沓而少了節奏與餘韻;〈蚩尤四則〉的口吻與蚩尤本身過於違和,可惜了其中鋪排的美麗意象。
雖然這麼說,我自覺閱讀此集會比我一年前閱讀《你》還要投入,或許是她創作時的年紀與我更為接近吧?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們的花樣年華〉一二三、〈屏息的文明〉、〈雅教斷簡〉等篇當中,她與前輩(傳統)繼承與緊張兩者相矛盾的心態,世紀初這個時間點似乎給了她與她那一輩的人「該換我上場了吧」的傲氣與使命感,即使是潛藏在柔軟溫厚的詩句底下,而非在網路論壇的公然「造反」。這樣的反骨透露的不因襲的生氣,或許也是我喜愛這本書的最大原因。
錄兩首短詩:
織女星緘默著
許多鵲鳥因為等待架橋
而開始瞌睡
那疲憊的男子啊
牽著整座夏日星圖
還在城市深處
向街燈問路 -〈遲疑一〉
愛情的中古世紀
熱烈的眼神裹著僧袍
在禮拜中彼此腹語
而擁抱進行得如此遲緩
因為躲在暗處的神
比我們更羞怯 -〈遲疑二〉
7.《Fortunate Life》 Robb Forman Dew
網路上查不到中文版,大概就真的沒翻譯吧?
第一次看當代的英文(美)小說,之前都是看古典英文小說,例如《The Secret Garden》或英譯的《小王子》而已,所以當我看到這本小說裡的人物如此開放(歪果人不意外),sexuality啦make love啦隨口而出時,一開始非常驚嚇。
故事很單純,主軸就是描述要離家去哈佛大學唸書的兒子和媽媽之間的代溝,當然最後是和解收場,不過作者描寫對話與人物的心理活動,就算我英文不怎麼樣,還是覺得挺細膩的。國情不一樣,裡頭的兒女跟我們一樣不好意思對父母說愛,對父母的不爽倒很輕易的流露在臉上,而這位可憐的媽媽明明也沒多麼壓制他們,甚至還願意提供家裡來給他們和他們的朋友開party呢(附帶一提,他們郊區的土地真大)!當然我閱讀時就會把感情投向媽媽這方了。
8.《秀才的手錶》 袁哲生
第一次知道這個作家,是在黃春明少數的詩作〈國峻不回家吃飯〉短短的一句:「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室友的書架。他好像是西語系的吧,一直插著這本書,也不知道他有沒有看,然而我從此就覺得應該要借來看看。
我實在不是很想很「認真」的去解釋這本書收錄的三篇短篇試圖說些什麼,儘管其實並非很困難,但我認為與其如此,還不如就以輕鬆的心情,去看這三篇輕鬆的小說。
這三篇短篇小說的地方都在鄉下地方燒水溝,固定人物包括主角和他的外公外嬤、隔壁的火炎仔和他的兒子武雄等角色都重複出現。三則故事講時間,講省籍(主角的父親是外省人,對他而言彷彿親切的陌生人),講生死,似乎都是很沉重厚實的題材,但作者卻用非常輕盈的手法與天馬行空的奇想,將它們渾化無跡的埋伏在各個好笑的情節,相較於王禎和或黃春明,這樣的(後)鄉土小說閱讀起來比較不會舉步維艱,但又不是只是看過就算了。
人物當中人物使用的幾乎全是台語,就我看來是非常道地,我可以直接翻出台語而不會有任何窒礙。以第一人稱,仍是非常生動的表現出他們這些鄉土人物的個性,而且就因為從小孩子的眼光看大人,沒有包袱,反而更顯真實而逗趣,如在自序中他寫到主角外婆:
在這一方面,我的外婆林金鶯也不遑多讓,鄰居的夫妻在吵架,男的把女的剛從市場買回來的一疊磁碗砸到路上,眼看就要大打出手了,外婆眼尖,發現其中還有一個完好無缺的,生怕被別人撿走了,於是便硬生生上前打斷那一來一往的辱罵聲,理直氣壯地問那碗是否不要了?可不可以送給她?
就非常鮮明的寫出外婆的節儉(難聽點說就是貪小便宜)。
我想我會再找他的其他小說來看。他那種平淡而真淳的語言,我非常想學習。
台灣鄉野傳奇與神話並不少見,應該是台灣本格推理可以致力去挖掘的方向。繼《布袋戲殺人事件》後,作者再度選擇本土性極強的題材,無疑非常貼近我們。可惜的是,矮靈祭靈異的氣氛並未渲染得很真實,彷彿只是配備,資料與想像沒有結合得非常密切,十分可惜。
密室、無頭屍體等詭計在這裡反而不是最大的爆點,真正的精采地方是在於結尾的翻轉,第一次看頗感驚奇,然而在思考幾次,其實有個很大的不合理之處。不是不可能,是把人物設想得太愚蠢了,恐怕是為了這個爆點的連結的設定。另一個我非常詬病的是,作者的文筆還有很大的加強空間。文筆好不意味著要有多華美,我更在乎精準與洗鍊,因為這方面的嚴重不足,導致本書的人物設定太平面,動機處理得合理但不夠深入,女偵探的感情線也有些做作,連帶影響了結尾的震撼度。
無論如何,結合台灣本土元素,的確是本土推理在歐美與日系推理兩大山頭的夾峙之下,目前能端出來的一大武器。
6.《屏息的文明》 楊佳嫻
收錄的作品大致上應該是她大二到碩班左右完成的,相較於一年前閱讀的《你的聲音充滿時間》,儘管也是充滿著濃濃的中文系氣味,然而更加尖新,時常可見衝撞的痕跡,甚至比《你》一書還鍛鍊出更多精闢的詩句,如「彷彿留在桌上忘了喝掉的/一杯雨聲」(〈原諒〉)之類。
這本書的兩則推薦序和最後的評論,已經寫得非常詳盡,我很難再多說什麼好話,那只好說點壞話了。不知道是過了一年比較有長進,還是有與《你》比較的心態,雖然的確如書末評論所言「七寶樓臺」的精采紛陳,然而此時作者好用長句,有時能酣暢淋漓,有時就不免因冗長拖沓而少了節奏與餘韻;〈蚩尤四則〉的口吻與蚩尤本身過於違和,可惜了其中鋪排的美麗意象。
雖然這麼說,我自覺閱讀此集會比我一年前閱讀《你》還要投入,或許是她創作時的年紀與我更為接近吧?我覺得很有趣的,是〈我們的花樣年華〉一二三、〈屏息的文明〉、〈雅教斷簡〉等篇當中,她與前輩(傳統)繼承與緊張兩者相矛盾的心態,世紀初這個時間點似乎給了她與她那一輩的人「該換我上場了吧」的傲氣與使命感,即使是潛藏在柔軟溫厚的詩句底下,而非在網路論壇的公然「造反」。這樣的反骨透露的不因襲的生氣,或許也是我喜愛這本書的最大原因。
錄兩首短詩:
織女星緘默著
許多鵲鳥因為等待架橋
而開始瞌睡
那疲憊的男子啊
牽著整座夏日星圖
還在城市深處
向街燈問路 -〈遲疑一〉
愛情的中古世紀
熱烈的眼神裹著僧袍
在禮拜中彼此腹語
而擁抱進行得如此遲緩
因為躲在暗處的神
比我們更羞怯 -〈遲疑二〉
7.《Fortunate Life》 Robb Forman Dew
網路上查不到中文版,大概就真的沒翻譯吧?
第一次看當代的英文(美)小說,之前都是看古典英文小說,例如《The Secret Garden》或英譯的《小王子》而已,所以當我看到這本小說裡的人物如此開放(歪果人不意外),sexuality啦make love啦隨口而出時,一開始非常驚嚇。
故事很單純,主軸就是描述要離家去哈佛大學唸書的兒子和媽媽之間的代溝,當然最後是和解收場,不過作者描寫對話與人物的心理活動,就算我英文不怎麼樣,還是覺得挺細膩的。國情不一樣,裡頭的兒女跟我們一樣不好意思對父母說愛,對父母的不爽倒很輕易的流露在臉上,而這位可憐的媽媽明明也沒多麼壓制他們,甚至還願意提供家裡來給他們和他們的朋友開party呢(附帶一提,他們郊區的土地真大)!當然我閱讀時就會把感情投向媽媽這方了。
8.《秀才的手錶》 袁哲生
第一次知道這個作家,是在黃春明少數的詩作〈國峻不回家吃飯〉短短的一句:「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第一次看到這本書,是在室友的書架。他好像是西語系的吧,一直插著這本書,也不知道他有沒有看,然而我從此就覺得應該要借來看看。
我實在不是很想很「認真」的去解釋這本書收錄的三篇短篇試圖說些什麼,儘管其實並非很困難,但我認為與其如此,還不如就以輕鬆的心情,去看這三篇輕鬆的小說。
這三篇短篇小說的地方都在鄉下地方燒水溝,固定人物包括主角和他的外公外嬤、隔壁的火炎仔和他的兒子武雄等角色都重複出現。三則故事講時間,講省籍(主角的父親是外省人,對他而言彷彿親切的陌生人),講生死,似乎都是很沉重厚實的題材,但作者卻用非常輕盈的手法與天馬行空的奇想,將它們渾化無跡的埋伏在各個好笑的情節,相較於王禎和或黃春明,這樣的(後)鄉土小說閱讀起來比較不會舉步維艱,但又不是只是看過就算了。
人物當中人物使用的幾乎全是台語,就我看來是非常道地,我可以直接翻出台語而不會有任何窒礙。以第一人稱,仍是非常生動的表現出他們這些鄉土人物的個性,而且就因為從小孩子的眼光看大人,沒有包袱,反而更顯真實而逗趣,如在自序中他寫到主角外婆:
在這一方面,我的外婆林金鶯也不遑多讓,鄰居的夫妻在吵架,男的把女的剛從市場買回來的一疊磁碗砸到路上,眼看就要大打出手了,外婆眼尖,發現其中還有一個完好無缺的,生怕被別人撿走了,於是便硬生生上前打斷那一來一往的辱罵聲,理直氣壯地問那碗是否不要了?可不可以送給她?
就非常鮮明的寫出外婆的節儉(難聽點說就是貪小便宜)。
我想我會再找他的其他小說來看。他那種平淡而真淳的語言,我非常想學習。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