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他在中午午餐的一席話又感動了我。
似乎是另一個同學先起頭的話題,在講中文系的出路、後路。
騷騷說他根本不願意去想後路,聽完別人說法後又緩緩說:
「我既然拋棄了商科、理科,面對家人的不解和指責,依舊選擇了中文系,如果還去思量後路而修教程,不就象徵一種妥協?
為什麼這次包種茶節中文系的主題是桃花源?代表著烏托邦?
因為它正是我最後抉擇的東西。就算最後我失敗了,我只不過成了悲劇英雄而已。」
他的話讓我回想起之前和修教程同學的爭論,我甚至爭論得臉紅脖子粗。當下聽到他的話是十分快意的。
我就對同樣想作教授的氓哥說:
「騷騷的話,讓我想起了芳汶老師之前上的〈公無渡河〉,也許我們兩個傻子最後會掉到水裡。」
氓哥說:「怕什麼,我可是有蘇子齊陪我呢。」

  http://www.wretch.cc/blog/r316/14789822

  騷騷的話,總能發人深省,就像芳汶老師時常分享的人生經驗般。

  同樣是芳汶老師分享的:當初從未想到要在大學教書的她,在出版界走一遭後,仍然回到政大。看起來是繞了遠路,但那遠路豈不比捷徑更有繽紛風光?

  九把刀若正正經經寫了所謂合乎學術標準的社會學論文,提出四平八穩的研究計畫,以他筆試第一的成績,考進清大社研易如反掌,不過,很可能也少了這麼多有趣、感人的作品。

  我們的父母總要我們早點確立方向,我們總汲汲營營訂下人生計畫,設好所謂退路,然而,未來真的可以預測嗎?

  朱學恒這年演講提到,前些年有一百位未來趨勢專家集體作了關於未來二十年的預測報告,但到了去年,這報告要毀掉重來,只因他們想都沒想到雷曼兄弟會垮台、金融風暴會襲來。連專家都會出錯,何況我們?

  我總是相信,國中時的電子新貴,現在竟淪落到許多人要放無薪假,我們現在得知的所謂後路,也未必比看似茫茫的前途還要穩固。頂著財經系之類聽似很有錢景的學歷在發宣傳單的,也不是沒聽過。或許當我們畢業時,供需平衡已輪轉到我們這來。

  興之所之,就去吧!自己喜歡的路,才會走得順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十分秋悟 的頭像
    十分秋悟

    留得枯荷

    十分秋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