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既然自稱三棲作家,既然身為中文人,對於與中文相關的事件,自然不能裝作沒看見。我的議論批評系列,也實在少了「大品」類的文章,這次,就姑且試一試我對於這類議題的論述能力。

  其實,接下來我要寫的,已不能算是時事,至少是接近一個月前的事了,然而我認為,這類的論戰以前有,最近有,已後必然也會有,所以討論的空間還是有的。

  由於我能寫的事情很多,對於這種大議題,我雖然想寫,但一想到要查資料,心就涼了一半,但昨天子雅在他部落格對此發表意見,甚至還想向報紙投書,我也沒理由再偷懶了。好險他沒將我想講的都講光,因為他是採取比較宏觀的方式去看待文言文,以會欣賞文學的人的角度來解釋,而我呢,則是希望兼顧大眾與小眾,並針對自由時報某些個人認為不堪入目的社論來作批判。

  http://www.wretch.cc/blog/steve52032/30717996

  會挑自由時報,不完全是因為我對它有極強的偏見,而是我遍尋三大報,就只有自由提供如此「開放」的環境來反對搶救國文聯盟的主張。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83906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8/new/oct/2/today-o6.htm

  http://www.hi-on.org.tw/bulletins.jsp?b_ID=70580

  我在自由時報網站搜尋的範圍是從十月二日至今,不能說搜羅了全部反文言文的論點,例如兩年前搶救國文聯盟剛創立時,想必也引發不小的風波,更別說網路上一定有數不清的論述了。鑑於篇幅與個人才力,就暫且以小見大吧!

  我先大致歸納這三篇文章的論點:

  一、鼓吹提高文言文比例,是「宣揚中華文化對台灣文化的優越性」,而其中的封建思想、對集權的崇拜(特別是論語、孟子等文化基本教材),更是「灌輸他們疏於主動思考的習性」。

  二、提高文言文比例,會讓「高中生為了背誦艱澀又不實用的文言文,青春還因此更加苦悶」,研究字詞意思更浪費時間。這兩點使他們考試一完,便棄「之乎者也」如敝屣。

  三、現在大家都用白話文寫作,學文言文有何用處?胡適當年還說:「這二千年的文人所做的文學都是死的,都是用已經死了的語言文字做的;死文字絕不能產出活文學;所以中國這二千年來只有些死文學,只有些沒有價值的死文學!」如果增加文言文比例,甚至有這樣的後果:「使台灣的青年學子無法融入世界文學心靈的發展,對台灣文化社會力的成長有害」。

  第一篇就是自由時報的社論。第二篇是自由廣場,也就是讀者投書,作者有台語所的助理教授,有高中國文老師,還有小說家與作家。第三篇,是頗有名的曹長青專欄,他是黑龍江大學中文系畢業的,雖然他這篇文章於昨年發表,但我想依照他「與西文相比,白話中文都嚴重缺乏語法、缺乏邏輯、缺乏詞彙;而文言在這幾方面都更糟」的觀點來推測,對他而言這文章到了今年想必可稱「神準」。

  雖然他們很客氣,最多只說文言文的比例應當漸漸減少,而沒說要全盤廢除,但他們既然將文言文幾乎視成可以扔棄放絕的餿水,豈不是等於呼籲那些未來的棟樑愈快倒掉文言愈好?

  就我看來,就算文言文真的有罪到誅之而後快的地步,好歹它也有些罪狀能作他們判刑的依據吧?如果這些罪狀並不合理,雖不能說它一定沒罪,卻絕難說服人家相信。

  上面列的三點罪狀,那些學術與社會地位應該在不少人,包括我,之上,而他們所開的病毒清單,合理嗎?

  我這個中文大一生非常質疑。

  一、文言文有宣揚中國文化的優越嗎?有所謂封建遺毒與集權崇拜嗎?有讓學生的腦海凍結嗎?

  如果上面三個疑問真的都有,都如他們所說,他們能從高中課本舉出實例嗎?

  第一,強分中國文化和台灣文化,本就是件極為愚蠢的事。文化與文化間本來就是互相影響的。根據我對高三世界文化史殘存的印象,文化與文化間相遇,要嘛大的吃掉小的,小的完全被同化;要嘛小的在對抗大的時,同時也吸取對方文化的優點;要嘛就是在互相學習與同化的情況下,漸漸鎔為一爐,台灣文化顯然是屬於第三種,它的成分至少有中國與原住民文化在內,例子多到沒舉的必要。而且若要說因為文言文是中國的東西,增加文言文比例就等於侵犯台灣文化,要不要也說增加英文上課時數,是以美國為首的全球化的空襲?

  第二,不管是課文或中國文化基本教材,到底哪篇有所謂的封建遺毒與集權崇拜呢?不可否認的,歷代的文言文不乏這兩種,但咱們高中生的課本編者和審訂教科書的教授是瞎子嗎?就我對中國文化基本教材殘存的印象,它序裡有說,裡頭選的都是合乎現代精神的經文,課文當然更不會例外。而且,在他們眼中如此邪惡的文言文,是培育出多少人的封建遺毒與極權崇拜呢?以文化大革命為例,它的口號擺明是破四舊,孔廟很倒楣的被毀不少,可是它的本質呢?不就是所謂的集權崇拜嗎?所以這兩者根本無必然的關係,這些菁英為何有辦法將兩者兜在一起呢?

  第三,既然從高中六冊課本與文化基本教材中,根本找不到這種毒害民族幼苗的文章,那就更別說會讓學生的思考控固力了。就算真有,老師教時不會分辨嗎?學生讀時不會分辨嗎?如果這兩者都看不出選文有與現代牴觸的地方,那些極力宣導文言之腐蝕人心的人也不用多浪費力氣了,因為他們的頭腦早就藥石罔效啦!唉唉!有些人常常新聞說一是一,自己毫不思考其真偽,是不是也是文言文造成的後遺症啊?文言文真是萬惡的淵藪啊!若真要從這種觀點繼續推論,那不是有為數更多的白話文鬼話連篇,不僅阻礙讀者思考,還將其引入歧路,那白話文更是撒旦所布下的陰謀啊!那是否也要一併消滅呢?

  二、因為文言文「貌似」無用,又需要背東背西,多數人考完就扔,所以沒有學的必要?

  第一,現在大考還要求學生背誦古文嗎?據我所知,最多只有段考會來個二十分的默寫,而這對大多數學生而言,比選擇題還好拿分的多。至於需要死記字詞意思,至少我就從沒真要背過,要具備讀文言文的能力,就像讀英文一樣,像所謂很複雜的虛詞,常常閱讀文言,就會發現很多其實都是重複的,看多了自然就記起來了,況且文言文雖然某些句型和現在已大不相同,總比英文文法還接近目前所用吧?而現在的大考,又有幾題是考很無聊的訓詁呢?

  那些反對的人,只敢舉<諫逐客書>和<阿房宮賦>這類的「駢體文」(好笑的是,作者是國文老師,而且他自己都說駢體文創立於漢了,但李斯可是秦朝人啊!充其量只能說是遠祖),後者我在補充教材根本沒看過不提,前者就他的引文而言,你非得要對每個典故如數家珍才看的懂嗎?用猜的也知道,那些典故只是要說明其珍貴罷了,根本無礙於文意,而且考試有考過那些典故的由來嗎?請有以教我!

  第二,學文言文真的無用嗎?中國何其有幸,我們閱讀古籍,比歐洲人要理解拉丁文簡單太多了,那五千年的智慧,既豐厚又不是太難領取,為什麼反而不要呢?例如<前赤壁賦>中所闡述的哲理,不是一輩子都非常實用嗎?<與陳伯之書>得勸降技巧,不是可以教我們如何有效的說服人家嗎?<師說>中以道為師的觀念,從古至今一直不變……例子實在是太多了。別的國家都垂涎的文化遺產,我們自己卻不屑一顧,不是很悲哀嗎?

  第三,就算真的文言文以後毫無用處好了,那跟它一樣浪費時間又無用的科目還少了嗎?我以後抽學伴會用到機率嗎?根本不會!廢掉!我以後開車時會算自己車子的加速度嗎?根本不會!廢掉!我以後衣服用買的,破了再換就好,需要學縫紉嗎?根本不會!廢掉!……結果你會發現,不只高中,大概連國小有不少科目都得廢掉,那些為孩子們時光虛耗而憂心的菁英啊,你們敢去為這些無用科目的苟存抗議嗎?

  三、文言文真的只是死文學嗎?

  白話文的源流,據我現代散文選讀的教授張堂錡老師所言,大約有四種:古典散文的傳統、晚明公安派的小品、章回小說的啟發、域外文學的影響。其中,四分之三是跟傳統有關,二分之一根本就是純種的文言文。楊牧也說,不讀文言文,就不可能寫好散文。由此可知,就算只論散文創作,文言文絕對也是很可取的材料。更何況,文學的發展,就和文化一樣,不可能時期不同,就河水不犯井水了。

  很多力倡文言之弊的人,都喜歡拿胡適當招牌,之前杜正勝也做過同樣的事,但他們只斷章取義,而沒探究其背景。五四運動有他們的背景,措詞不免激烈,然而,不但五四時期的作家幾乎都有舊學根柢,胡適晚年也自知完全拋去傳統之非,甚至他著有不少與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有關的書,例如<中國哲學史大綱>、<中國章回小說考證>、<中國禪宗史>等等。要引用人家的化之前,真的該查清楚啊!
  
  可能有人會說:「既然有人可以翻譯,看翻譯本就好啦!」然而,文言文的翻譯,真能完全傳達文言文的美感與意義嗎?「信、達、雅」是世界公認難以盡遵的,文言文當然不可能例外。如果能更貼近原著的意思,而且字數又少得多的話,為什麼不呢?

  至於說讀文言文會妨礙與世界文學接軌,真的是天大笑話了,那麼余光中、張曉風之流是怪胎一族囉?尤其是余光中,他還是外文系畢業,甚至他在外國教書都是教外國文學呢!而這些人在文學上的成就,就算是那些意識形態深入腦髓的人,恐怕也很難否認吧?

  雖然說很難否認,還是有人做得到的。

  我所說的就是那位在黑龍江出生,被大陸封殺而流亡美國(現在定居紐約),卻又對台獨大表支持的曹長青。他極端右傾、深綠兼愛扁的立場最多讓我在看到人家轉貼的文章時科科不已,但他既然「辱及」我在新詩和散文的偶像余光中,我實在不得不另闢一區說他。

  根據維基百科,他這人文章充滿「鮮明的文革式的語言」,意思是他常常藉由極端情緒化的文字,去刻意曲解別人的話,以支持自己的論點,在這裡所貼的文章充分表示這點:余光中的「眾圓同心說」,很明顯的是指中國文化而言,跟什麼大國的榮耀何關?他擺明是將文化曲解為國家,進而操弄意識形態!本人向來最討厭以政治正確為準則來看文章,更別說這種垃圾的栽贓了。

  反駁完了,接下來說說我的想法吧!

  對我而言,其實增不增加文言文比例根本沒差,因為我本身就對古文有興趣,就算學校不教,我自己也會找來看。然而,大部分的人並不會像我一樣有興趣,如果沒有興趣,沒老師教,考試不考,更不會想自修,如此一來,他們就少了吸收傳統養分的機會了。因此我認為,學校是最好消化文言文的地方,至於白話文,儘可自己涉獵(很多時候老師不都不上,叫學生自己看嗎)。

  有些人可能會覺得,文言文少了,國文考試就會變得比較容易了,我要說,別傻了,將文言的考題抽走了,人家難道不會開發新的考題?更別說考試範圍變得更寬闊無際了。以九十七年指考試題為例,白話文部份可比文言文更難作答呢!如果試題不能出的更加活潑、實用,改變文白比例又有什麼差別?

  最後再度聲明:你討厭一個東西就算了,那是你的自由,然而,你偏偏就要證明那東西該被討厭,不討厭他就代表你也該被討厭,好,這也就算了,可是,你舉出的理由偏偏又狗屁不通,這可就不能算了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十分秋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